这就是典型的有人一出生就在罗马,再怎么努力也没用,实在不行回家继承那几栋农民房,拆迁之后还需要努力吗?
林盛儿是知乎的一个用户,这次突然爆红来来自于2014年和2019年的两个帖子。
2014年,还在高三的林盛儿用一句:“你的成绩决定你未来的阶层”让学渣无从反驳,最终认定自己会成为CEO,赢取白富美,成绩不好的人都会沦落为底层。
转眼间五年过去了,按照时间推算,2014年应该本科大一,2019年,林盛儿发出了这样的帖子:一样的遭遇,有份3500的工作都能接受,和家里关系很僵。
显然,大学五年,不是医学或者就是设计专业,或者还在复习再次考研,没找工作,和家里关系越来越僵硬,从五年前的出任CEO ,赢取白富美到今天的只求3500的工作,这是多大的反差?
王小波在《黄金时代》中写过:“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
林盛儿被生活给锤了,有些人生下来就在罗马,有些人家境平凡,连找工作都是问题,这就是生活。
很多知乎的用户开始群起嘲笑林盛儿,嘲笑他的成绩决定阶层,嘲笑他的被打脸,可笑过之后,谁又不都是林盛儿呢?
从1978年恢复高考开始,到1998年高校扩招开始,每年应届毕业的大学生超过850万,本科毕业意味着失业,而成名机会越来越少。
有些人一夜暴富,有些人拆迁过亿身价,最大的红利就是60后和70后,而他们的孩子就是90后和00后。
中国导演郑琼,用10年时间做了一部纪录片,叫《出·路》,她跟踪拍摄了农村孩子,小镇青年,国际大都市里的少女的人生十年,让你看到阶层固化下的三个孩子,摆脱原生家庭,上升一个阶层是多么的不容易。
林盛儿也是另外一个缩影,长于普通家庭,成绩看似优秀,自己我划分层级,用自己的思维认知社会,进了一个普通学校,最终被社会一锤子、一锤子给磨平了。
像我这样优秀的人,本该灿烂过一生,怎么二十多年到头来,还在人海里浮沉。最终,我终于还是成为了我之前最看不起的那种人。
你出身优秀,你周围的资源就不同,能上一个好学校,毕业了就就注定高人一等,因为你出身好,很多事情就很容易解决,有些事情是命中注定的。
曾几何时,我们以成绩论成败,只要好好读书,前途一定是光明的。可很多人没有告诉我们,社会是多元的,阶层已经逐渐固化了。
《生而为人》中曾经说过:“都说生命可以不分贵贱,可有人生来就被叫做少爷,有人只能看着地面。”
我们糊里糊涂的读书,糊里糊涂的选专业,糊里糊涂的上大学,糊里糊涂的毕业,然后被一锤子抡醒了。
那些90后和00后,进入职场的带来的落差和难过,并不比80,70后好过到哪去。
第一次是发现自己不是世界中心的时候;第二次发现即使再怎么努力,有些事终究还是令人无能为力的时候;第三次是在明知道有些事可能会无能为力,但还是想尽力争取的时候。
显然,林盛儿已经走完了第一次和第二次,如何走好第三次不仅仅是林盛儿要去努力学的,也是我们很多80后,90后和00后需要认知的。很多事情不能逃避,需要勇敢面对。每个人的出生可能不同,原生家庭的资源也可能不同,个人资质也一定有差别,在阶层固化的年代,原生家庭能给很多人想不到的助力和加速,但真正拉开人生差距的是漫长人生里平凡琐碎的坚持和努力。我们都要接受社会的多元化,接受自己的平凡与普通,我们也不必群嘲林盛儿,因为大部分人都是林盛儿。
当我们真正认识社会,也就长大了,人生最怕的是认清了真相之后,又迷茫,焦虑,患得患失,日子过得越来越压抑。
人生没有后悔药,不要等终于懂得了人生,却错过了最好的年华。 正所谓人生大器晚成,晚,不可怕,可怕的就是,一部分人早已努力寻求转变,另一部分人仍深陷其中不觉可悲。
“年轻的时候我也曾以为自己是风,可最后遍体鳞伤,我才知道我们原来都只是草。”
我们需要接受这一切并努力去把一切做到最好:读书读到极致,工作做到完美、生活努力到拼尽尽力……。 我们必须相信:
那个虚无缥缈、看起来没有尽头的未来,总有什么东西值得期待,有些东西值得你去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