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人物|发现马克·容森

借着爱彼品牌大使Mark Ronson为今年7月15日蒙特勒爵士音乐节闭幕之夜呈献的一场名为“Mark Ronson和他挚爱的乐队”的联合音乐会,我们重新认识了⸺或者说,发现了⸺这位与众不同的音乐人。

一则新闻来自那部在7月全新上映、注定要成为热门电影的 《芭比》。他是这部电影原声音乐的制作人。

想必很多人已经记住了片中芭比们一起跳舞时欢快动感、带有鲜明disco风格的Dance The Night,以及男主角Ken的扮演者Ryan Gosling演唱的那首伤感忧郁的I’m Just Ken(这首带有典型20世纪80年代风格的歌曲结尾时那风格鲜明的吉他独奏,真的来自“枪与玫瑰”的吉他手Slash),但很少有人知道,Mark Ronson与这部人人看好的电影的合作就是从这两首歌曲开始的,而Ken的那句“我是肯,我在别处肯定能得满分”的歌词,就是Mark Ronson在看到剧本时出现在他大脑中的。

另外一则新闻,是Mark Ronson在7月15日闭幕的蒙特勒音乐节上,在爱彼的邀请下,献上了一场名叫“Mark Ronson和他挚爱的乐队”的闭幕演出。2000多名观众在将近3小时的时间里欣赏到了一场由他和一系列高水平乐手奉上的风格多样、品质出众的演出。虽然没有常见的音乐节那样的疯狂,但46岁的Mark Ronson已经不再追求表面上的热闹,这场演出的质量和分量,足够每个人满载而归。

而通过这场演出,你完全可以对Mark Ronson建立起一个更立体更丰富的认识,这对于解释Mark Ronson的身份、品位和能力,以及他和爱彼为何能够如此深入合作,大有帮助。

你甚至可以从这场演出中读出Mark Ronson对蒙特勒爵士音乐节的理解。因为在歌手Lucky Daye在粉丝疯狂的欢呼之中率先登台前,占据舞台的是一组曾经和他合作过的乐手,他们上演的,是一系列爵士乐曲。虽然不知为什么,后来出现在各大视频网站上的演出视频中忽略掉了这部分,但如果你在现场,如果你没有去纠结什么时候才能看到Mark Ronson、Lucky Daye,或者着急扭动身躯疯狂起舞,而是静下心来去欣赏小号手David Guy和萨克斯手Ian Hendrickson-Smith两人或冷静或欢快的互动以及他们展现出的磨炼多年的技艺带来的意外惊喜,你一定会意识到,这是一场艺术成分远超想象的演出。

这是Mark Ronson在向蒙特勒爵士音乐节致敬,毕竟爵士乐是蒙特勒音乐节的主题。不过,这里面还藏着他精心安排的其他伏笔:吹小号的David Guy和吹萨克斯的Ian Hendrickson-Smith以及场上的其他几位乐手还曾经是一个叫作Dap-Kings的组合的成员,而这个组合就是Dance The Night那首歌以及很多首Mark Ronson制作的热门歌曲的伴奏。这预示着,随着演出的继续,观众们还会听到他们表演的由Mark Ronson制作的funk和soul风格的音乐(事实上,这场演出就是如此渐入佳境的)。这同样也是在向这个音乐节的开放性致敬⸺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蒙特勒音乐节早已向风格多样的音乐形式开放。

而此次接受蒙特勒爵士音乐节全球合作伙伴爱彼的邀请,为蒙特勒爵士音乐节闭幕之夜策划一场别开生面的联合音乐会 (爱彼不仅积极参与音乐节期间各项活动,还为其相关机构提供全年支持,包括协同蒙特勒爵士音乐节咖啡馆在瑞士乃至全球举办各类活动),对Mark Ronson来说虽然是一次挑战⸺担任品牌大使是一回事,在这样一个重量级音乐节的闭幕之夜策划一场联合音乐会是另外一回事,他所要做的每一个选择,都会受到现场观众的注视、衡量与评价⸺但他还是决定,选择最能满足现场乐迷的音乐风格⸺开放多元。在登台向大家介绍David Guy的时候他说,在为这场演出寻找乐手时,第一个跳入他脑海中的名字就是David Guy。“我最开始喜欢的音乐形式是Hip-Hop,但后来在为自己制作的音乐进行采样时,我开始寻找这些音乐的根源,最终深深地迷恋上了funk和soul(这两种音乐)……听到David Guy和他的伙伴们的演奏,我终于意识到:‘这就是我喜欢音乐的原因。’”

说到Mark Ronson,多数人的认知基本上都是写在表面上的:家境富足,继父是写出那首脍炙人口的I Wanna Know What Love Is的歌曲的Foreigners乐队的吉他手,妈妈是能登上Vanity Fair杂志的社会名流;他来到美国后当过DJ,结识了包括约翰.列侬的儿子在内的很多音乐人,是当下音乐领域最闪耀的明星之一;他的作品流行、好听、动感十足;他曾经和无数行业内顶尖的明星合作,产量可观,质量在各种颁奖典礼上被不断承认。热爱腕表的人还会说:“嗯,他去年7月还成了爱彼表的代言人。”

但作为一个音乐制作人,很少有人会意识到,Mark Ronson的音乐菜单里暗藏着颇为复古怀旧的音乐品味,但恰恰是那些经历了时间考验的作品,延续着流行音乐生命力最本线岁那年推出的第一张专辑可以看出这样的趋势,或者一个用耳朵就能轻松识别的例子:在这张专辑最为知名的单曲Ooh Wee中,你可以听到4位著名说唱歌手的表演,但你更不能忽略从一开始就吸引耳朵注意力的那段旋律⸺这段旋律对熟悉20世纪disco音乐的人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因为它来自那时著名的disco组合Boney M的热门歌曲Sunny。

在那之后,他的多数作品中,经常会出现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音乐印记,有些是像Ooh Wee那样从经典歌曲中采集部分音乐素材,有些则是彻底地融入了他挚爱的funk、soul等音乐形式⸺从这个角度讲,7月15日晚的这场音乐会,更应该被称为 “Mark Ronson和他挚爱的乐队⸺以及音乐”。

因此,当Lucky Daye在女粉丝刺耳的欢呼声中登台开始表演时,那些年纪较大的歌迷会在兴奋之余有一些异样的感觉,自己仿佛回到了20世纪的流行现场。只不过,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乐队规模的扩大,这些歌曲的制作更精良,效果也更好。

但这并不意味着找几个乐手、复制几个20世纪流行的音乐元素就能一定做到Mark Ronson这样的成功。毕竟,每位成功的乐手的自我都比宇宙飞船还大、还坚硬、还要能量十足,能够赢得他们的心、在品味和能力上与他们平起平坐,不仅需要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在创作时表现出足够快的速度,还要有一颗感情丰富、渴望输出内心丰富体验的心,就像Mark Ronson看到《芭比》的剧本时在第一时间对男主人公Ken产生了强烈的同情心所以才能冒出“我在别处肯定能得满分”的歌词一样。

在这点上,Mark Ronson和Amy Winehouse之间的关系就堪称典范。Amy Winehouse是个说话从来不会拐弯抹角的人,也丝毫不认为自己有照顾别人情绪的责任。她会在听完Mark Ronson制作的歌曲后说:“不,我一点都不喜欢它。” 而当Ronson提出对有问题的歌曲进行修改时,她则毫不客气地补上一刀:“别麻烦了。这首歌就是一坨屎。”遇到这样性格鲜明、爽快甚至有些鲁莽的歌手,你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用自己的才华征服对方。Mark Ronson就是这样做的:2006年3月,他第一次见到了Winehouse。Amy Winehouse告诉他,自己喜欢去酒吧、夜店,经常会和男友一起去打台球,喜欢听20世纪60年代的女子组合Shangri-Las的歌曲,还给他播放了一些Shangri-Las的歌曲,Mark Ronson则说,自己并没有什么可以给她听的,但如果她不介意,自己会在第二天拿出自己当晚写的作品给她听听。次日,他果然带着自己录制的当晚在钢琴上弹的旋律来了。这就是后来Amy Winehouse的那首Back to Black的雏形。当然,Amy也会相应地用自己的天才表现回应Mark Ronson的“善意”:她仅用10分钟,就完成了这首歌的歌词。

同样,在创作《芭比》的那首I’m Just Ken时也是一样。就是 那句“我是肯,我在别处肯定能得满分”的歌词和他围绕这句歌词制作的小样,打动了电影的导演,而当导演把小样播放给Ken的演员Ryan Gosling,后者立刻爱上了它并且直接表示,想要在电影上亲自表演这首歌。

“我对每个音乐人说的第一句话总是,你有什么想法?你想怎么做?这会给我带来之前从未出现在脑海中的新想法。”Mark Ronson在与爱彼一起制作的系列短片Syncing Sounds (《和鸣之声》)中这样说道。

“每次与其他音乐人初次合作,我们都会站在同一起点,仿佛是面对同一块空白的画布……通过自己的创作给自己和对面的乐手或者在场的每个人带来惊喜,是最令我感到兴奋的事情。”

Mark Ronson能和各种各样的大牌默契合作,推出一首又一首作品登上排行榜;他也和所有成功的人一样,遇到过各种各样的挫折和自我怀疑,也有偶尔灵光一现的瞬间;他有着永不妥协的追求和不受限制的思维方式与做事风格,有挚爱,有梦想,有各种各样的冲动,有自己的远见和品位,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声音。

在爱彼推出的Syncing Sounds的前3集中,摄制团队来到Mark Ronson位于纽约的录音室,记录了这位曾获得7项格莱美奖的音乐艺术家兼制作人与9次获得格莱美奖提名(并在2022年获得最佳创新R&B专辑奖项)的R&B艺术家Lucky Daye充分施展音乐才华,探索全新创作维度,共同创作一首名叫Too Much的歌曲的过程,以及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对制作音乐的理解与感悟。这也是二人首次携手从零开始创作歌曲,因此他们说,这首歌曲是“令人再次感到耳目一新的波普爵士乐,能将时间拨回到从前”。因此,当Lucky Daye在Yebba之后再次登台特意为观众呈现这首歌时,看过这段视频的人一定会在熟悉和亲切的感觉之外意外地发现,现场的还原度非常高,几乎与录音室版本没有任何区别。

音乐会进行到一半时,Mark Ronson身穿双排扣西装亲自站在了DJ台上,和之前表演爵士乐的乐手们一起献上了将近30分钟的精彩表演。在这一刻,舞台上刮来的依然不是夜店风,观众依然没有太多机会忘我地手舞足蹈⸺整场演出,跳舞都似乎不是主题⸺他的DJ设备变成了乐器、乐手,和小号、萨克斯、吉他、贝斯融为一体。虽然灌满耳朵的是动感、迷人的流行音乐,但这些音乐 的质量是严肃的。这也是Mark Ronson在追求的音乐之路:不是旋律的朗朗上口,也不是节奏的轰鸣冲击,而是每一小节的音乐的完美组合,它来自创作者,也来自现场的每一位乐手。

在这之后,他又为观众带来了一个新的惊喜⸺白人音乐人Miike Snow表演的两首reggae歌曲。之所以说是惊喜,是因为这种流行于加勒比海沿岸的音乐风格曾经是只属于黑人的表达,也似乎是快要灭绝的20世纪的宠儿。但Mark Ronson和他精挑细选的乐手们将这种音乐完美地和当晚的演出融合在一起,而真正穿起这些音乐形式的主线,依然是对音乐呈现品质的追求和对自己标准的坚持。

我们可以呈现各种各样的音乐形式,因为和我们一起表演的,是当代最伟大的音乐人。”

在谈到Lucky Daye时Mark Ronson曾经说过:“我希望我们合作的结果不是1加1等于2,而是3,是10……”

为了实现最完美的效果,身为制作人的他找来了曾经为Kanye West和Drake 等说唱明星 制作过专辑的制作人Jeff Bhasker。之所以这样做,Mark Ronson说,是因为之前的经历告诉他,要学会接受自己并不是最聪明的那个人的现实。在和其他大牌歌星合作的过程中,他逐渐意识到,自己能通过这样的合作学到很多东西。“你会发现,犯错误是一件很酷的事情,因为你会看着自己的艺术造诣因此得到提升。”

在和Jeff Bhasker谈妥了合作之后,两个人开始了创作。但不知道为什么,Mark Ronson始终对歌词不是很满意。于是他又想出了一个“伟大的主意”:为什么不给美国伟大的作家、普利策奖得主迈克尔夏邦(Michael Chabon,Mark Ronson非常喜欢迈克尔夏邦的小说《卡瓦利与克雷的神奇冒险》,他甚至会给认识的所有人都买上一本)写封言辞甜美的邮件,请他来给这个专辑写歌词呢?

迈克尔夏邦回信了,说自己很喜欢这个主意,并且开始通过电子邮件发来自己写的歌词(此时,他们还没有见过面),并在之后来到加州加入了他们。3个人开始享受“老式的创作过程”,也就是面对面的互动,并且很快编出了一首名叫I Can’t Lose的歌曲。

一天晚上,还是在工作室里,Mark Ronson和Jeff Bhasker再冒出了新想法:应该去找一位类似已经于2011年去世的Amy Winehouse那样的歌手来演唱。大约凌晨2点,喝着威士忌的Jeff Bhasker突然对Mark Ronson说:“我们应该开上车去南方,从新奥尔良一路北上,沿着伟大的美国音乐家的朝圣之旅去密西西比,我们要在沿途拜访每一座教堂,去听那些唱圣歌的人的声音,寻找我们的歌手。”

Mark Ronson以为他喝多了,并没有太拿这番话当回事,没想到,第二天,Jeff Bhasker依然没有放弃这个想法。于是两个人租了一辆车,从新奥尔良开始了他们的寻觅之旅,每到一处,他们就会给当地的教堂和社区打电话,安排试听。

最终,在密西西比大学的企鹅餐厅,他们遇到了23岁、因为怀孕没有出现在教堂的Keyone Starr。她一张口,Mark Ronson便被打动了,她的嗓音粗犷原始,并且有着无限的发挥空间。“我特别喜欢那种有点沙哑的声音。”他一定想起了自己的缪斯⸺Amy Winehouse。

于是,23岁的Keyone Starr人生中第一次离开了故乡,第一次来到了孟菲斯,第一次走进录音室,第一次对着麦克风演唱。然后她辞去了在一家电信公司的职务,开始了职业歌手生涯。大概9个月后,从未在超过100人面前表演的Keyone Starr第一次坐上飞机,第一次飞出国门,出现在英国格拉斯顿伯里当代表演艺术节的舞台上,当着五六万人的面开始了自己的演出。在她旁边,Mark Ronson身穿黑底白点衬衫,白色球鞋,卖力地弹着吉他。

不过,这次来到蒙特勒爵士音乐节现场的女歌手,是Yebba⸺她和这次演出的创意总监Daphne Lanternier一起出现在了Syncing Sounds在7月刚刚推出的另一部短片中。她的嗓音更容易让人想起Amy Winehouse。她是Mark Ronson最新发现的“门徒”,而她翻唱的几首Amy Winehouse的歌,则让人在无比感伤的同时多了一点点希望。

演出结束前的倒数第二首歌是Mark Ronson专辑同名歌曲Uptown Special。尽管歌手Bruno Mars并没有来到现场,Mark Ronson⸺此次他弹起了吉他⸺却有自己的设计:他和乐手们与围绕着现场播放的Bruno Mars的人声尽兴地来了一次现场的“即兴”表演。他甚至在大家觉得歌曲已经结束时,再次用吉他弹起了跳跃的funk音节,与3位管乐乐手,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小惊喜。

之后,他又用同样的方法把Amy Winehouse“带”上了舞台。“我们今晚要用这首歌来赞美最初把我们聚在一起的Amy Winehouse……我们要赞美她,也要赞美音乐。” 这首歌,就是Valirie。它是Amy Winehouse在Mark Ronson的第二张专辑Version中翻唱的一首The Zutons的歌,也是这张专辑中最受欢迎的作品。这首歌,还出现在了Amy Winehouse的第二张专辑Back to Black的再版唱片之中。

而“我们”,指的则是Mark Ronson和台上的乐手们。这些乐手,包括David Guy、Ian Hendrickson-Smith以及鼓手、键盘,都曾经在那个名叫Dap-Kings的乐队中演出。而就是和这个乐队的合作,帮助Mark Ronson奠定了他的音乐风格。

“之前,我对在录音室里与乐队现场合作并没有什么兴趣,我甚至对此知之甚少,因为我之前喜欢嘻哈音乐,我制作的音乐也更倾向于节奏,而自己也有电子鼓机。”在回忆起与Dap-Kings的合作时Mark Ronson说,“但后来,我遇到了Dap-Kings。当我与他们一起制作Back to Black时,我被彻底征服了。我当时对自己说,没错,这就是我真正想要做的。”

如今,Mark Ronson做音乐的方式已经彻底改变了,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歌曲呈现出最完美的状态。

因此,当你意识到自己需要那种华丽恢宏、有着丰富音乐元素的表现形式时⸺这种情况发生的次数太多了,我就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使用这种大乐团的形式。”

那么,怎么才是他所说的“赞美音乐”?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比如,跟着音乐起舞,和无数人一起在演唱会上合唱,在酒精的作用下感悟到一首歌格外的魅力……但我觉得,对音乐人来说,赞美音乐的最好方法,可能应该是做出最好的音乐,找来最好的乐手,将演绎这些乐曲的最无限的可能呈现给人们,让人们为之痴迷、惊愕、眩晕、敬畏、感叹,让人们在音乐和音乐人展现出来的无穷可能性面前惊叹不已。所以我们才会不断地寻找新的音乐⸺无论它们来自未来还是过去,我们才会去看现场,会被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演绎方法震撼,或者因为某个人的表演状态而喜欢上一首歌。

这让我想起了电影《布鲁斯兄弟2000》结尾时和布鲁斯兄弟争夺乐队大赛冠军的“路易斯安那鳄鱼小子”乐队(The Louisiana Gator Boys)。这是个由20多位乐手组成的超级乐队⸺或者更准确地说⸺乐队中的每个成员都是美国蓝调音乐或者R&B音乐的灵魂级角色,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B.B. King、 Eric Clapton、Bo Diddley,或者那些有名的乐队成员(比如,Steely Dan的吉他手Jeff Baxter或者布鲁斯斯普林斯汀的E Street Band前任萨克斯手Clarence Clemons)。尽管这部电影的情节简单粗暴,表演也没有20年前的《布鲁斯兄弟》(不知道是哪个权威居然把这部电影的名字翻译成了“福禄双霸天”)里面的表演精彩,但结尾时两个乐队联袂表演的场景还是让人在观看的时候一边感受着群星璀璨的眩晕,一边为想起那些已经离世的音乐人的背影唏嘘不止。

而这样的场景,在21世纪越来越少。除了因为年轻人对多元化音乐形式的麻木和无知、电子合成声音的手段越来越便捷之外,更是因为音乐人的不求上进或者在音乐追求上的浅尝辄止。而这样的情况,居然在2000年的这部不算成功的电影中被主人公先知般地预料到了。在剧中,当“布鲁斯兄弟”乐团的成员想要放弃时,乐队的主要成员Elwood对着他们发表了一通动情的演说:

记住,你如果现在走开,你就是放弃了自己磨炼多年的才艺、你最擅长的技能和你赖以生存的天职。

而下一代人,也会因为你们的放弃而无法接触到真正优秀的音乐作品,从而只能把使用数字采样再生制作的techno音乐、满是黑帮团伙暴力式说唱内容的形式浮夸的歌曲以及迷幻媚俗、毫无精神内涵的流行垃圾作为精神食粮。

现在走开,你就是与那些缔造了美国音乐历史的伟大人物分道扬镳,你就是吹灭了布鲁斯、节奏布鲁斯和灵歌原本便已近乎熄灭的火花。

是的,从某种角度来说,音乐的生命力确实在萎缩,但幸好,有Mark Ronson这样的人还在用这样阵容华丽的音乐会来赞美音乐。

当然还有像爱彼这样的品牌愿意不计成本地付出支持。从爱彼与Mark Ronson、爱彼与蒙特勒爵士音乐节的合作中不难看出,这个品牌长期以来对音乐有着不曾熄灭的热爱,以及与音乐艺术家的深厚情谊⸺爱彼致力于培养和支持新生代及资深音乐艺术家(爱彼还曾与许多音乐艺术家建立了长期合作,比如,包括美国殿堂级说唱歌手Jay-Z和传奇音乐制作人Quincy Jones),并联合蒙特勒爵士音乐节艺术家基金,通过蒙特勒爵士音乐学院和蒙特勒爵士乐人才奖,为音乐界的明日之星提供着慷慨支持。这和Mark Ronson对音乐品质的高水平追求,以及他对年轻音乐人的扶植与投入,几乎是异曲同工。

因此,那晚在场的每个欣赏到了Mark Ronson表演的人,都是幸运的。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